人生最大的一件事
📅
📝
14475 字

💡
文章摘要
作者:余定熙居士 世人误认病者停止呼吸脉搏即是死亡,致贻害病人受极大痛苦。事实上病人气绝之后,因心灵尚未出离,不但仍在有知觉的弥留状态
作者:余定熙居士
世人误认病者停止呼吸脉搏即是死亡,致贻害病人受极大痛苦。事实上病人气绝之后,因心灵尚未出离,不但仍在有知觉的弥留状态,而且这是最痛苦的时刻。因此本文提供病人临终前后的常识,呼吁世人重视人生最后的一件大事。一切要为临终者设想,作有益于死者的施为。盖此刻乃解脱、业缚、升、沉、苦、乐之关键。爰纂述此文,以倡‘慎终’也。编者敬识
### 前言
人是身体与心灵和合而形成,心灵是不灭的,身体是物质,如房舍、如机器、万物有成住坏空,身体有生老病死。心灵离开了身体,热度消失,命根断绝,谓之死亡,实在死是身体,心灵并没有死。可是病者的呼吸脉搏停止时,心灵决不是同时离开身体的。那么病者气绝之后,心灵何时离开身体呢?最快的有马上就去,最慢的或有延迟一二天。事实上最快与最慢是极少数,就一般情形来说,大致十至十二时,就会出离身体的。又有气绝之后,数天之内,常有死而复生者,其原因有二:一者,心灵尚未离去,二者,是去而复返的。基于上述事实,所以对于临终大事,千万要慎重。世人误认病者停止呼吸脉搏,即是死亡,即当作死尸看待了,致贻害病人受极大痛苦。因此本文提供临终的常识,以唤起社会人士对于病者临终前后的重视。心灵是不灭的,家属应著重在临终者的心灵上,应如何才使心灵不痛苦,应如何才使心灵有安静,心灵所需求的是甚么,应引导心灵向何处去,应如何能使亡灵有利,如何为有害,等等问题加以重视。世人虽具高度智慧,但对人生最后的临终大事,则持‘呼吸停止,即是死亡,即是断灭,既死即了,听其自然’的见解。只图如何安排与死者无所裨益的虚浮场面,而漠然忽视了亡者心灵上的一些实际问题。因错误的认识与错误的举动,而导致临终者枉受极大悲惨,生者则懵懵不觉知也,这不是不智么?不知病人的呼吸脉搏虽已停止,而心灵(亦称神识)尚未离去,不但仍在有知觉的弥留状态,其心识的感受,正如生龟之脱壳,是非常痛苦的。因此在神识未离去以前,应特别体贴,要给将与世长辞的病人,能够有充分的平静与安宁。所以不能立刻搬动,不能哭泣,以免病者神识受到刺激,而痛苦加深。同时更要顾虑到神识何处去的问题。还是任彼神识随善恶业力以受升沉流转之苦呢?还是引导神识出离三界而得解脱自在之乐呢?然而皆为世人所忽视。世人不知神识之未去,不知怜死者之痛苦,不知作救度之安排,不知殓前之应监视,而为所不应为,应为而不为,可谓颠倒不智。对于最大的死的问题,归于不了了之的态度,不负家属应负的孝道,只图迅速了事,甘心铸成大错,岂不寒心!因此本文乃作忠实恳切的呼吁:‘死’是人生最后的一件大事,惟有依据佛法,方得到最正确的认识,而彻底利益于死者的。各位人士若有所怀疑,则应亲近请教几位讲经的法师,不但可以释疑,复能增进认识,坚固信心也。事关病者的切身利害,能不慎重其事么?兹将临终前后的要点分述之。
### 呼吸虽停止神识尚未离开形躯
病者气绝之后,以神识尚未离去,仍然是有知觉的。须经过一段时间,通身冷透,神识出离,寿、暖、识都离开了身体,方算死亡。在气绝之后,神识未去之前,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。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,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宝而难割难舍的,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,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,故此时此刻,正是悲苦交集。若又被搬动,又闻哭声,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,受极大的刺激,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?世人不知,认为气绝就是死亡,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,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,不可不知也。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,只要病人一断气,马上就悲哀啼哭,或抚搂病人而嚎啕,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,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,或注射强心针,或注射防腐剂,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,或当天被移殡仪馆。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。这些残忍举动,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,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。生者所行所为,实贻害临终人不浅,将使死者痛苦堕落,爱之反足以害之,这是最可怕的。不知神识未去,其所感受的痛苦,与常人无异。常人还可以呼痛呼救,可以抗拒。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,硬要当作死尸看待,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,而口又无法申诉。因不解临终常识,而导致如此悲惨,宁不痛心!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,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,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。因此呼吁世人,在病人气绝之后,神识尚未离去之前,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,在此时间之内,病室宜维持肃静,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,加害病人之身,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。病人睡的姿态,要听其自然,不能移动他。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,使其转软。此时间内,不要探摸其冷暖,不要使蚊蝇触及,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。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,作有效的救度,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,往生圣境永享快乐。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,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。
### 说明神识何时离开躯体
神识出离之迟速,与病者生平之行为品德,有直接关系。简单的说,极善极恶之人,以及往生圣境者,去得最快。一般普通人,去得较慢。例如:忠于国家、孝养父母、仁慈不杀、利人济世,这种种人,因为正气上升的缘故,直接生善道,(天道人道)所以去得快,又如:奸险阴毒、穷凶极恶、忤逆不孝、杀业太重,这种种人,因为邪气下沉的缘故,直接生恶道,(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)所以去得也快。一心念佛蒙佛接引往生佛净土者,或修禅定证无生出三界者,其中有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安详念佛或入定而去者,当然直登圣境去得更快。普通非大善大恶之人,去得就慢了,但时间早迟各有不同,所以必须假定十至十二小时也。从身死之后,尚未受后生果报之前的过度时期,名为中阴身。有于一天二天受后生果报者,有于一七二七受后生果报者,最久七七四十九天决定受生。就象征来说,最后去的地方,最后冷,但切忌试探冷暖。所谓十至十二小时,系就一般情形而说。但又须视天气及地方之宜与不宜,酌量可能性,将时间或缩短一点,或延长一点,均无不可。
### 神识离开躯体向何处去
无边际的空间为宇,无穷尽的时间为宙。在无边际无穷尽的宇宙之间,一切心灵所感受接触到的一切境界,也是无量无尽。概括的说,可分十种界域,四种是圣者的境域,六种是凡俗的境域。此十种境域的心体皆同,只以迷悟染净之不同,而形成圣、凡、解脱、业系之差别。以善恶业力之不同,而形成六凡流转于生死之无期。所谓法界唯心是也。此说明作圣作凡,或享解脱自在之乐,或受业障系缚之苦,皆自心所作,自心为主宰,即所谓唯心所造是也。然而兹值末法,若全靠自力证悟一途而登圣域者,亿人修行悟者难得一人。今之众生,痴闇迷染、虚妄颠倒、业重福轻、障深慧浅。岂不永沦三界流转生死么?释迦世尊就是为了悲悯末法众生,特别曲垂方便,昭示最简易最稳当的念佛法门。谓西方有佛,号阿弥陀,以宏愿力故,无论上智下愚、善良邪恶、种种人,只要能回头向善,真信切愿诚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,(南无读那摩音,意为归命顶礼)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命终之时,佛及圣众,就来接引,于一念之顷,即得往生佛国,莲华化生,寿命无量,永离生死流转之苦,享受庄严胜妙之乐。因此所谓临终前后救度之法,应于生命垂危时,除不移动不哭泣外,家属及亲友们,于肃静无声的病房中,令其心境平静、清净,要为之同声称念阿弥陀佛,以引导病人的神识,闻佛名号,生欢喜心,心中也随著念佛,病者即会心境开朗,有安全感,一心求生佛国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。
### 病者应有的认识
一切世间一切万象,皆因缘所生,幻化而有。所谓因缘和合虚妄有生,因缘别离虚妄名灭。缘聚则幻有,缘散则幻无。是故古往今来一切事物,无非水月镜花,犹如梦幻泡影,皆是石火电光,亦似过眼云烟。身若浮泡,幻质非坚,老衰病死,苦空无常,这是必然的生灭变易的轨则,迁流而刹那不住的。故人生的旅途,亦自必有其终站,谁都无法幸免的,世界正如旅馆客栈,我乃短暂过客而已。人生数十年,不但已在名利物欲、得失穷通、悲欢离合、憎会爱别、天灾人祸、生活压迫、烦恼忧虑、役形劳心之中打过滚,而且还要生生世世、舍身受身、因果旋转、长劫漂流、出没四生、沉沦五趣、生死梦中、万苦交煎、虚受如此身心大苦,而不觉知。当念世间诸所有法,都是生灭无常的,都是梦幻不实的。又念三恶道苦,易入难出,人道恶浊,天福易尽,然而业果所牵,诚难回避。倘若再沉溺于三界,则枉受生死,轮回无期。宜急猛回头,将一切家事,一切身外事,悉皆放下,置之度外,不生系恋之心,而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念念不放松,命终之时,必定感佛亲垂接引,即随著来迎的阿弥陀佛以及圣众,于弹指之顷,往生弥陀清净佛国。从此超凡入圣,神通自在,寿命无量,出离三界,了脱生死,是为大智慧人也。若寿未尽,则因念佛功德决定消灾延寿。若自知病重,应咐嘱家人,凡来看病问候的人,皆请他们为我念佛,不要闲谈杂话。念佛功德不可思议,经云: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多劫生死重罪,念一声阿弥陀佛,上穷有顶天,下极风轮狱,尘刹众生,皆受布施之益。故念佛能超荐鬼神亡灵,能救度中阴。若病重时看见冤魂厉鬼来侵扰,或化作顺境来诱惑,只要牢记诚恳念阿弥陀佛,冤厉邪魔听到念佛,就能超升脱苦,欢喜而去。因此冤结得以化解,业障得以消除。自己遂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。念佛之人,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受。所以一心称念佛号,西方七宝池中,即生莲华一朵,标记此人姓名,他日于中托生。若在此土念佛精进不懈,则彼土莲华放四色宝光,日益辉荣。西方极乐世界,清净庄严殊胜微妙,楼阁阶道七宝所成,众妙珍异清雅香洁,宝池德水荡除心垢,天乐常作不鼓自鸣,不寒不暑调和适宜,衣服饮食应念即至,珍奇化禽出和雅音,演说苦空无常无我,微风吹动宝树罗网,悉演无量微妙法音,六根清彻无诸烦恼,尘劳垢习自然不起,智慧增进深达实相,神通自在寿命无量,无有众苦但受诸乐。一般人都是在死后,依靠家属做佛事超荐救度,或以做佛事为场面好看。而不知在生前靠自己学佛求解脱入圣道为易,在死后靠家属超荐得益为难。即使家属子女虔诚恭敬延请高僧作佛事,并礼拜忏悔求佛加被一切功德,亡者于七分之中仅获其一,六分功德归于生者,以及归于作佛事的出家人。所以要在临终之前为自己作一切功德,令自己生欢喜心、虔诚心、忏悔心、念佛心,自己知道仗三宝加被之力,得大利益,则容易济拔。最好在身体健康时,自己能发心修行修福,念经礼忏,斋戒念佛。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,发大愿,立大志,修圣道,成圣果。但临终助念,当然也是极为重要。应购念佛录音带,病中宜时时静听随念,或静听默念。耳根常常熏闻,既省气力,又能净化身心,增上净缘,长养莲胎,八识田中熏为道种。临终又可以方便助念,助成往生大事,实为病中不可缺少之良伴净侣。
### 家属应有的认识
若病重难痊医药罔效时,宜请善友开导病人,向病者解说:人生总是苦空无常的,惟有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清净庄严。人间富贵转眼即成空,西方佛国则快乐无穷。家人当为你于佛前设供礼忏,布施放生,诵经念佛,以增长你的福德。使病人欢喜欣求,生起安全感,而心有所归。劝其放下一切,专听大家为你念佛,或放念佛带。病人心中则静听默念,要如子忆母,一心归命阿弥陀佛,以真信切愿诚恳念佛,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资粮求生西方去。家属及亲友更要虔诚为之助念,求佛慈力加被病人。若寿未尽,自然病情好转,消灾延寿。若寿已尽,则蒙佛接引,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若病人因业障而讨厌念佛,就要念地藏经数卷,或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,即可消除业障,喜欢念佛了。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,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。家属念佛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,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,而失去正念也。家属万万不可哭泣,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,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,因嗔恨心而堕恶趣,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!病人临终前后,若有食酒肉五辛者,不可走近病人前,否则病人易失正念,会堕三恶道的。若已气绝,因神识尚未离去,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,各公私医院,基于人道的精神,与谨慎的态度,得顺应死者家属的要求,方便临终者,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,并供给冷气或冰块,使病室温度降低。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,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,前文第一节中已经说过了。至于卧的姿态,要听其自然。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,自能转软如生。病房要肃静无声,不要闲谈杂话。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,此时亟待善友于病者耳边如前所说高声开导之,亡者的心,即能觉知,使心有所归,心有所依。家属及亲友应换班念佛,先念六字洪名十数分钟,以后专念‘阿弥陀佛’四字佛号,一字一句要念得清楚分明。最好随著法师念佛的录音带念佛,心中兼想,求佛慈悲摄受,亲垂接引。念佛声不要间断,要能使病人的神识,自耳根听得句句分明,方能感应佛的愿力,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惟在病房助念佛号,不要扰及其他病人。临终最后一念,乃超升或堕落的紧要关键。最后一念善即生善道,最后一念恶即生恶道,最后一念佛求生净土即生圣道。一念念佛之心即是心力,佛的愿力即是佛力,感应道交即是法力。三种不可思议之力,融合于一句洪名,阿弥陀佛自然在念佛者的心中显现接引,故临终最后一念念佛之心,即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因此家属及亲友助念佛号,是希望病者最后念佛的一念心,随佛往生,所以此时此刻助他念佛,是有最大殊胜妙用的。十至十二小时之后,无论是否生西,总应继续助念。若已生西,则因助念功德,可以增高莲品。若因失去正念而没有生西,则亡者的心灵,在七天之内,或七七日内,更应速予超荐。盖亡者的中阴身,飘忽不定,孤苦无所依归。七七日内,中阴身于念念之间,望诸骨肉眷属,为其造福作功德,以救拔苦难,所以亟待一面继续换班念佛,使中阴身听到念佛之声而得度脱,犹如饥渴难忍得饮甘露。一面延请高僧作佛事,以从速超荐,为亡灵广修福德,消除业障,得生净土。若亡者平时虽不学佛,或根本不信佛,但以中阴身的困境来说,中阴身是最渴望救度的。故七七日内的超荐,是具有殊胜效果的。在下一生的业报尚未现前的过度时期,(指中阴身)要为亡者广修众善,作一切功德,以虔诚心为死者回向。目的在转变定业于堕落边缘,得生圣道,往生佛净土,永享胜妙之乐。命终之后,家属应于七七日内,为死者广造功德,布施放生,救济贫困,供养三宝,礼拜忏悔,诵经念佛,求佛加被,消灭罪障,使亡者远离恶趣,得生佛国,家属儿女们要以深切孝思及念佛功德,两者至诚的感应,方使亡者获得救度之效。亡灵的升沉苦乐,责任全在家属身上。最好免除一切没有意义的浪费,移作有意义的济贫利人的功德。故不必厚殓,不必厚葬,不要大发丧事,不要繁文耨节,不要只图场面好看,要使亡灵得到实际利益为前提。七七四十九天之内,家属宜吃素念佛,并忌食五辛,禁止杀生。丧祭皆应用素,宜多作功德事,俾为亡灵消业障获超升,速往弥陀清净佛国土。家属不但亦能获福无量,且能感应善神常常卫护也。超荐亡灵,应以念佛为主,家属及亲友皆可参加念佛。念佛度亡,功德最大、最方便、最经济、最有实益。惟参加念佛之人,应忌食酒肉五辛。台北市善导寺、华严莲社、法云寺、台中佛教莲社、净业精舍慈明寺、佛教文物流通处、及全省佛教文物流通处,皆有法师念佛的录音带流通,可选择一种,随录音带念佛。欲利益亡者,惟有广作功德,为亡者消除业障,分班助念佛号不要间断,求佛接引往生净土。切勿焚化锡箔纸锭冥钱,勿烧纸扎屋用具冥物。这是希望亡灵堕入阴间鬼道的愚昧举动,应该要戒除的。
### 殡仪馆的一切施为亟待改进
神识出离形躯以后,除大善大恶及往生圣道者,皆不经中阴外,一般普通人多半都有中阴身,兹说明何以偶有复活的情形,供作参考。中阴身无所归宿,飘忽不定,在已死未生的情况下,或有执此身为我,而为受生之对象,若尸体未坏,可能回阳而复活。又有一种忽然暴毙之人,若因寿命未到不当死,七日之内,阴司放回,如形躯未坏,亦有复生者。还有一种是判断的错误,就是仍然在弥留中的病人,心识并未离开身体,而生者即当作死尸看待了,或即刻送太平间,或当天被移殡仪馆,及至病情好转,而他人以为是死而复活的。关于复活的事实,不但记载中不乏其事,即各地医院、各地殡仪馆,都偶有发现复活的事,所以对临终大事,必须特别慎重也。因此在病者断气之后,直至大殓,这些过程中,家属对亡者的遗体,须时时刻刻加意看护,无论神识已去未去,总要当作神识未去的弥留状态看待,一定要随侍在侧。对于处理亡者洗浴穿衣化妆,乃至大殓一切过程,家属更要监视处理,总之,自断气至大殓,家属以不离开死者为原则,应真正做到‘随侍在侧,亲视含殓’的孝道,这是天经地义之事。若谓现今为工业社会,事实上有困难。则吾人应透过社会的各方面,组座谈会,研讨改进办法,以克服阻碍,盖一切一切皆是人为因素也。岂可谓工业社会,就必须将父母未寒之尸,要听任太平间及殡仪馆的摆布么?世界各大都市,皆有殡仪馆之设立,家属对于殡仪馆的一切行为,不宜太信赖,要当心死者被虐待。一般死者家属,只知将死者往殡仪馆一送,自己落得轻松一番,而罔顾死者是否可能遭受惨毒。家属及吊祭者只看到灵堂哀荣肃穆,死者衣冠整齐的外表,而不注意自送殡仪馆之后直至大殓之前的真相。为近乎情理,合乎孝道,一切过程应以监视处理为原则,以免死者遭受惨毒。‘随侍在侧,亲视含殓’,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,是固有的伦常孝道。若谓死去的亲人,要听凭殡仪馆之所为,家属无法监视,这是大大违背孝道,不合我国善良习俗的。如果殡仪馆擅自以不人道的方式处理死者,那不是伤天害理么!孝顺的子女岂可不加警惕!况据一般传说:有些地方的殡仪馆,须将死者开刀剖腹,取出内脏,而塞以木屑稻草。或将死者吊起,以便冲洗。往年某地殡仪馆,且发生过奸尸的案件。凡此种种惨毒残忍,岂不令人惊骇?总之若没有家属监视,必然会出意外的。其他处理死者的过程,则根本不当人看,自可想见。这样的殡仪馆,岂不等于地狱么。若死者的神识,还没有出离形躯。那就是有知觉的弥留中的病人,经殡仪馆这样惨毒的处理,岂不甚于屠宰场么。虽生前为专家学者,或为名流闻人,或为豪富钜商,临终以后的神识,不是同样遭此厄难么?总之无论神识已去未去,对死者总不应该任意虐待,必须重视人道孝道,特别慎重其事也。各地方的殡仪馆,做法虽然不会尽同,但是若没有家属在场监视,决不会做的合乎规矩的。殡仪馆乃人人必经之路,也就是社会大众事务,为了消灭罪恶,维护人道孝道,所以不容忽视!因此各地方的殡仪馆,有赖各地方的贤哲仁者,倡导改进,以建立模范殡仪馆之必要。本文谨略拟改进要点供作参考:1、殡仪馆一切设施、以及房舍、建地、经济等,有困难处,应由当地人士及当地政府予以协助,以期臻于至善之境。2、对亡者禁止采用不人道的处理方式。3、处理亡者的过程,要完全公开,不得秘密虐待,死者家属可以随时监视处理。4、凡家属所不同意的处理方式,应研究改善。5、应以合乎人道孝道谨慎的原则处理。6、在大殓之前,应使死者的骨肉眷属,能不离开死者为原则。大都市应增设殡仪馆,增设平民灵堂,以便家属守灵之用。务使人人真正做到‘随侍在侧,亲视含殓’的孝道。这是进步中的社会,所应具有的模范殡仪馆。
### 火葬应在七天以后举行
若是火葬,有天寒天热之不同。天寒七日之内尚未变色,如未满七日即举行火葬,一者,恐余识尚未尽去,二者,恐万一有回阳可能,故须七日以后,最好两星期以后,才举行火葬。天热则易腐烂,可以酌量提早。一般的情形,有于气绝之后,两三天即行火葬者,那是很危险而残忍的事,应该慎重。前哲有谓三七犹有余识,此语固指特殊情形,然亦足为吾人警惕也。
### 自己的意旨应预先咐嘱家人
为一家尊长的人,不要以谈临终的常识为不吉祥,而忌讳不谈,事关临终前后的切身利害,也是人人不可避免的大问题,家庭中男女成年人,都应该了解的。时光很快,尤其老年人要趁身体健康的时候,将本文与家人参考一下,以自己决定的意旨,明白咐嘱家人,最为上策。一般中年以下的人,对此问题可能不甚关切,老年人若不将自己的主张,预先咐嘱家人,则临终之时,心里虽清楚,有话要说,无奈口已不能言语,家人若处理不当,神识会冤枉遭受苦难的。
### 自力的因与他力的缘
临终念佛求生净土,须具自力他力。自力为生西正因,他力为生西助缘。因缘和合,方能感应道交,成就往生大事。就自力来说,平时要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,深信有阿弥陀佛,切愿生西方极乐世界,切愿见阿弥陀佛。而至诚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,求见弥陀。字字句句,从心而发,从口而出,从耳而入,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音韵柔和哀雅,腔声恳苦悲切。念念之间具足欣厌,句句佛号我愿往生,愿佛慈悲加被摄受,愿佛哀悯垂手相迎。弥陀如来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,众生信愿持名忆佛念佛,如子忆母,二忆念深,不相乖异,感应道交,即蒙摄受。无论顺逆苦乐之境,当绝诸外缘,不随境转,一切时一切处,专勤称名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日久功夫纯熟,临命终时,才能放下世缘,提起念佛。临终若能正念不失,必蒙佛接引,如弹指顷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病人临终时,旁人为其助念,一者,可助病人提起念佛之心。二者,可助病人忏悔罪障。若业障消除,华台圣众,净土胜境,自然现前。临终时,能如平时之真信切愿,有恳切念佛往生的心,这个最后念佛的一念心,就是‘自力的因’。平时不知信愿念佛之人,或虽信愿念佛,而功夫未能纯熟之人,在临终时,遇善友开导,而心生欢喜,心生正信,发愿念佛,求生净土的心,也是‘自力的因’。弥陀宏愿,普度众生,极乐世界,清净庄严,便是‘他力的缘’。净侣善巧开导,令生正信,劝其放下一切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。莲友及家属为之助念佛号,以及十至十二小时,不移动、不哭泣等,也是‘他力的缘’。若临终时,自力的因,与他力的缘,能具足不缺,则感应道交,必定蒙佛接引,前念命终,后念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凡符合以上因缘条件者,万修万人去。平日虽信愿念佛,但临终时为病苦所逼,念佛的心‘提不起’,或贪恋世间情欲以及子孙财物的心,又‘放不下’,这就是‘不具自力的因’。若临终时,没有善友来开导,亦无人助念佛号,又遇无知家属搬动哭泣,而破坏正念,无奈口不能言,痛苦加深。这就是‘不具他力的缘’。若临终时,有自力的因,而缺他力缘,或功夫纯熟有把握,不需要助念,但为家属搬动哭泣,而破坏了正念。此皆是有因无缘,不能往生。若临终时,单靠净侣开导,家属助念,不搬动,不哭泣等缘,而自己为病苦所逼,或系恋世间情爱财物的心放不下,所以提不起信愿念佛的心。此为有缘无因,不能往生。弥陀宏愿,犹如明月,无所不照。众生念佛,当如湛水,寂静不动。水澄月现,心净佛显,念佛机熟,感通相应,承佛愿力,悉皆往生。
### 结论
吾人自无始来,以一念不觉,趣外驰逐,攀缘尘境。痴妄因缘熏习之力,令心生灭,念起法生,种种颠倒,致全真成妄,障覆妙明。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,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,心境交驰,辗转相熏。由贪嗔痴烦恼,发于身口意,作诸有漏,起惑造业、因业感果,果复行因,因果旋转,无有止息。于是生生世世,舍身受身,流转无期,致漂流业海,永沦三界。因此幻现六趣升沉,枉受一切身心大苦,无量逼迫,而不觉知。当知因妄有生,因生有灭,生灭名妄,灭妄名真。盖了达缘生即幻,妄念不流,勤修戒定慧,以期契入真如法性,彻见不动本体,便能戳断生死长流。也就是绝诸生灭幻化之妄相,悟入平等一如之真实性体也。然而全靠自力断惑证真,返本还源,以达到出离三界,了脱生死的目的,除非过去已多劫渐修,宿熏道种,否则虽经若干劫,犹恐未能证悟也。惟有净土法门,仗佛慈力,可以带业往生,永登不退。只要真信切愿,至诚念佛,求生净土,即可横出三界,不受后有。故临终念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乃超凡入圣之关键,亦为疾速成就正觉之捷径,舍此别无稳当路途可走。盖信愿持名,则即生了脱生死之流转,永离业障系缚之深渊。又以净缘之增上而速证无生,继则以智力愿力遍入尘刹而拔济群品。较之自力业尽情空,方破无明证法性者,必然超越多劫而成正觉,其难易有天渊悬殊也。前哲云: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。所以只要得生净土,决定见佛闻法,开佛知见。若证无生忍,亲蒙授记,则无异获颁学位。从此不但尽未来际,常享法乐,还要遍十方刹,宣演法义,自行化他,大行菩萨道也。所谓内证圣智以脱生死,外导万行以入愿海也。入于涅槃不舍大悲,方便教化不离本际也。学佛之人,应立大志愿,发无上大菩提心,誓愿于证悟无生,蒙佛受记之后,迈向菩提大道,以悲愿智慧之力,遍入尘刹烦恼苦海,兴无缘之慈,运同体之悲,平等饶益一切众生,四摄净化一切众生,转法轮,说法义,使断无明业识之长流,悟入清净寂灭之性海,尽出娑婆五浊之恶世,咸登极乐九品之莲邦。如是广度法界一切众生,经于极微尘数劫,圆修万行,圆满万德,悲智双运,福慧具足,而证无上正觉。也就是所谓圆满无上大菩提。这是上求大觉下化众生最究竟的成就。这是替如来荷担起度脱众生普利含识的家业。这是大丈夫行的菩萨业。这是崇高伟大的大乘佛法的真精神。本文所述,没有时间性、没有地区性,系为现在及尽未来际的世间所有一切人士,而提供的临终前后的常识。愿各方人士,普遍重视人生最后的一件大事。愿现在未来所有临终者,皆能消除业障,远离烦惑,还本净心,同登觉岸,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。欢迎各方贤达仁者,倡印赠阅,广结净缘,辗转流传,使现在未来人人受益,功德无量,福慧无量,祖先皆获超升,子孙贤孝仁慈。
### 附录一
做个佛教徒临终前应有的遗言
甲—临终前的处理。一、临终前若病恙临危笃时,切勿再延医打针、施药等等救治,或送医院急救之事,这不但花费不用之金钱,甚且加添亡者拖延痛苦的时间。二、临终前家眷应须要先有心理准备,以免到时匆徨著急、紧张,而乱处理工作,致亡灵堕入黑暗之途。三、临终前,应先准备专门念佛的录音带或唱片在临终时可放在身边一直的念佛(不要有唱念经赞及打鼓等热闹的录音带、唱片)。同时家眷应随著念佛,帮助临终,得往生西方为最要紧。切勿悲哀痛哭为阻碍。甚且要念到临终后十小时以上,不断的念佛。四、临终前后,切勿摧抚、动其躯体,以免增加痛苦,而不但得不到安详入逝,而且相反的阻碍往生之险。故应保持八小时以上的安逝。乙—临终后的善后处理。一、人若临终后,切勿著急的为他移铺、换衫、化妆、入殓等等之处理。这些等的处理,应在八小时后方可进行。因人死后,六个小时,其第六感的意识(大脑)方会死去无用。经过七小时,其第七感的意识(小脑)才继续死去。经过八小时,其本性(俗谓:灵魂)才脱离躯体。故于临终后在未经八小时,其身虽死去,但其知觉尚在,若摧他,他只是口不能言,可是却犹如生龟脱壳之极痛苦难堪。且其灵魂虽有哀叫之声,但我等却听不到。故奉劝世人,应该相信吧!二、家眷应该在其躯边,轮流的念佛,助其灵性安详的脱其死体,同时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。倘不当的处理,致遭受阻碍,其灵魂必相及堕落。这样孝眷,岂不是变成不孝?三、人若临终,家眷切勿举办热闹的打大鼓吹大声喇叭等场面的做法。对亡者是无益,不过只是孝眷的面子、名誉而已。四、应该请有戒德的修行人,来严肃给他诵经及讲经,及至指引西方之路为要紧。家眷最好也跟著持念功德力量较大(应诵的经最好是阿弥陀经、三时系念、打佛七式的念佛、地藏经,最适合。若拜忏—以水忏、地藏忏、或忏仪)。切勿弄花样,做外道式、什么过桥、打枉死城、打地狱门、打血盆等之不当方法。也勿做热闹场面的佛事,对其亡灵是无益。以严肃为妙。五、切勿拜脚尾饭,也勿用煮熟鸭蛋入棺内或拾小石卵入棺内,则祝言要等石头烂,或等其鸭蛋产雏子才可归家。这岂不是控制祂不可归家的意思吗?为何在家设灵堂拜何用?六、棺木内应该不用桃枝,妄谓制什么煞,也不划棺符或用纸剪形的奴婢,什么随身奴婢。或灵棹上,千万不可用排二位的奴婢(妄谓是给祂当为使用)。七、切勿买浊污水......浴身(科学发达的今天家家户户都有清净的自来水,很方便都可随时随便,来给祂沐浴,免用冥钱做为买水)。八、穿衫也不拘定要几件邪见。九、在入殓前不做辞生方法,同时唱什么好话,这完全是骗人法节,佛教徒切勿用之。十、若请人只专诚严肃的诵经者,不但对亡灵有利益,甚且对孝眷及帮丧者,都会得到消灾添福寿之吉祥。又且绝无凶煞之事的发生。是铁证。丙—出殡时应办之事。一、阵头不要用多最好只用一阵西乐(五子哭墓、锣鼓阵、牵亡阵一律禁用)。(最好不用阵头及游行)。二、花环、花篮要尽量制止、不用太多。三、切勿用生灵祭棺及做拜拜的礼物(以免加添亡者的冤魂),应该一律改用鲜花、水果、腊烛、素菜(也不用多)、上等好香、檀香。四、孝眷切勿只顾孝眷面子,而铺张浪费。其实,是只有几点钟则消逝。故应该要节省费用移做救济及放生等事业,这才是真的为亡者做功德。生者自获福荫,得到大福利。同时家眷也免劳民伤财。五、若亡者有遗留的衫裤,最好送给贫穷的人穿用,较有意义的功德。切勿拿去化火,妄谓烧化给亡者,其实亡者实得不到的。六、勿用烧化冥钱纸帛、往生钱、(灵厝、钱柜、请考虑之)。也勿用烧衫或用纸衫等,这均是无意义的浪费。七、家眷应有自作主张进行处理事项,同时盼望帮葬者,应该遵法协办。八、告别式场要隆重庄严,最好请会葬者,同念几句‘南无阿弥陀佛’为送往生西方之行。(会葬者在式场解散为最宜)。丁—安葬。一、不必要用什么点主。二、不必祭拜什么龙神。三、最好用素菜为拜拜。戊—做七之事。一、做七不分有大小七(切勿妄用什么四七是乞食七要外人偷拜)这种邪见应改之。二、做七定要足七天为正(比喻:若在星期一临终,则在每星期日的子时为交七之时,故则应在星期六日的夜子时为做七时间),一切勿乱改减一、二天之不正确的做法。甚且做七不是过王,是为要超其中阴身早日解脱。不得不改变时,适当之处理之。三、做七应请有戒德的出家修行人,来做佛事,为仗三宝功德乃至他修行的德力福荫,方得超度其灵获到光明的境界。以免亡灵追随黑暗之途,去遭受痛苦。人一旦死去,其魄即消逝,只存魂(魂是暗),故必跟随业力堕落黑暗之途。若亡者的灵魂能得到快乐,方能庇佑家眷为吉祥。倘若堕落黑暗遭受痛苦,不但不能庇佑家眷,且还会相反的拖累子孙,遭受灾殃。故佛经云:做佛事的功德,亡者只得一分,六分功德生者自利。四、诵经不要弄花样、色彩、热闹,时间拖久等以免家眷劳心伤神,乃至过疲劳而生病。己—遗留产权。一、人人若有多福,财产则自来临,若无福,祖业遗留多大,也变成落空。故孝眷应该自己能力发挥,切勿只空想争取财产,致而堕落遭遇衰败。乃至与兄弟结成冤仇。庚—若为亡者造福利,生者也自会获利。一、家眷应该以提供金钱供养三宝(如修建佛寺装佛身,印经书赠人,供养僧人),同时将其功德回向给亡者为报恩。亡者可仗三宝功德力,获得光明之途,且生者也能得到消灾、增福延寿之机缘。经云:存亡获利。二、孝眷应该趁做佛事的机会,邀集亲友来家,请诵经师父在家讲经说法,矫正一切不合正法的行事。同时劝世人,进入修行。又将此功德回给亡者,功德力很大矣。这才是真的做功德(但是应请知见正确的出家人,若请不到出家人,不得不,可请在俗家有修行、有戒律的居士,以免乱请邪师,致反而弄成迷信行为及做杀害很多生灵)。三、做七超度亡灵,最好在佛寺内,拜托师父以打佛七方式做之,功德力最大。准备处理一切下面分别略述。辛—若正信佛教徒临终前要交代清楚。一、定要火葬,孝眷切勿乱变更。二、绝不可用牲灵祭拜。
### 附录二
丧事时应办的事项及人事安排
甲—若遇人临终应办的事项。一、不要著急、紧张。A—须备一个香炉置在脚尾,以为拜拜。B—须备一个暖炉,用檀香敬之。C—用陀罗尼披盖之。D—不用脚尾饭之拜法。二、应筹备安置处。A—要备一个棹子(或三宝架)以便置供物之用。B—要买一个铝器的丸形茶盘,放置香炉及神主牌位,防止香附之引起火灾。C—冥银—往生钱尽量不烧为妙。D—若夏天气候酷热,应备冰块冰之。三、应连络各亲、友。四、托人去请地理师先看入殓日时。A—入殓前—(1)浴身。(不用买水浴身,应简化之。用自来水即可)。(2)换衫。(不拘定要穿几重,不用旧礼式穿法,太浪费时间又无意义)。(3)不要做什么辞生法。(4)入殓时—以素菜六碗、白饭一碗、水果等就可以,应尽量简化。(5)免用俗法,祝唱什么吉祥话。(6)要办理死亡证明书、出殡书等。B—(1)写神主牌一个、幢幡一枝。(2)免用棹上之婢女、奴才。五、挑选日期及葬地。A—择日安葬。B—安葬地点。六、诵经。A—等临终八小时后,方请人引魂诵经(俗云:开魂路)。B—诵经时,只用水果一盘(不拘执四项)。水果,本是树果四季之果,语言走异,变成谓四果(四果是太无意义之错误)。七、印讣闻(须要则印)。八、安葬日期,最好不要拖久,以免孝眷、亲友劳民伤财。乙—人事安排。一、—要请亲友帮忙治丧,应安置分担执事。二、—请来计划丧事之进行。三、—请帮丧者,尽量简化及节省费用(切勿浪费用法)。四、—无意义的事项,尽量不要用。五、—进行购买棺木、墓碑、墓地(应该参考用于最省,但是勿太过粗糙)。六、—参考对伍(最好限只用西乐一队,以外尽量节省之)及路线乃至行排队。由各丧家的环境而定之。(不游行是最宜)。七、—最注重是要先筹划费用及统计(棺木、坟墓、一切红包礼、诵经礼、式场、阵头乐队费、地理师费、什费、礼仪社、扛夫、车资等)。八、—诵经—应该用严肃做法,不要乐器太多,不要大声音乐,不但无庄严且会捣乱邻右。诵经应该句句分明,清清楚楚,故后场的乐器,若多用是阻碍诵经音声。丙—出葬仪式次序。A一、移棺
二、迁棺三、家祭
四、转西方(免用亦宜)五、公祭
六、封钉(免用亦可以)七、出殡B家祭次序一、孝子(孝大孙)
二、孝媳妇三、孝女
四、孝女婿五、孝孙
六、I孝孙女七、孝孙婿
八、亲族九、亲戚
十、义兄弟十一、义子
十二、义孙十三、一般C公祭(告别式)一、开式词
二、奏哀乐三、孝子上香
四、孝女献花五、孝媳献果
六、诵经七、吊词
八、吊电九、谢词—共介绍 十、拈香十一、礼成丁—请人事安排(场面较大为准)一、总务一人—总指挥。以免重复作业。二、连络—一、二人三、会计—收出—一、二人四、采购一人五、设备—一人负责六、队伍—一人负责七、游行A队伍若多,须要连络前后队—一—二人。B队伍若多,须安排车辆队伍号排。C队伍若多,须要交通整理人。戊—孝服(若学佛人应该改为黑布带夹一小块麻)一、孝子、孝媳妇—全麻(义子、媳夹红)二、孝长孙—麻夹天色布三、孝女—麻夹袋仔布四、孝孙、孝孙女—天色布五、孝孙婿—袋仔布夹红六、孝外孙、女—天色布夹红七、孝侄女、孝侄—袋仔布衫和帽同样。
### 附录三
念佛十种殊胜利益
一、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,隐形守护。二、常得如观世音等二十五大菩萨而为守护。三、常为诸佛昼夜护念,阿弥陀佛放光接引。四、一切恶鬼、夜叉、罗刹,皆不能害,毒蛇、毒药,悉不能中。五、水火怨贼,刀箭杻械,牢狱横死,悉皆不受。六、先所作罪,悉皆消灭,所杀怨命,皆蒙解脱,更无执对。七、夜梦吉祥或见阿弥陀佛,胜妙色身。八、心常欢喜,颜色光泽,气力充沛,所作吉利。九、常为一切世间人民,恭敬礼拜,犹如敬佛。十、命终心不怖畏,正念现前,三圣金台,接生净土,受胜妙乐。夫如来者,四生慈父,三界导师;称名者获福无量,礼敬者罪灭恒沙。若能至诚恳切,念佛礼佛,现获此益,命终往生净土,永出生死,直至成佛。